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巡视员李颖在2016年第六届中国工业数字化论坛上发表了演讲,分为四个话题:中国IT产业发展情况、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、面向制造业的IT服务,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。
一、中国IT产业发展情况
1.中国IT产业已经完成了要素驱动向效率驱动的过渡,目前正在由效率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,产业“由大向强”发展的拐点正在形成。
2.中国IT产业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,产业和区域结构更加优化,运营和平台服务发展迅猛,互联网成为新发展引擎。
3.骨干企业创新能力增强,IT企业专利国际化布局加速。
4.政府出台系列促进IT产业发展的政策,产业环境持续向好。
5.中国IT产业辐射能力持续提升,IT与各产业领域,尤其是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。
二、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
本期视频为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巡视员李颖在2016年第六届中国工业数字化论坛上的演讲,分为四个话题:中国IT产业发展情况、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、面向制造业的IT服务,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。
一、中国IT产业发展情况
1.中国IT产业已经完成了要素驱动向效率驱动的过渡,目前正在由效率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,产业“由大向强”发展的拐点正在形成。
2.中国IT产业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,产业和区域结构更加优化,运营和平台服务发展迅猛,互联网成为新发展引擎。
3.骨干企业创新能力增强,IT企业专利国际化布局加速。
4.政府出台系列促进IT产业发展的政策,产业环境持续向好。
5.中国IT产业辐射能力持续提升,IT与各产业领域,尤其是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。
二、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
1.过去20多年的互联网发展,是消费互联网获得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,主要呈现出少数获得巨大流量的企业成为创新主体,以承流量变现、营销至上的虚拟经济为主要特征。
2.自2015年起,一大批垂直领域的消费互联网明星企业开始合并,这标志着消费互联网已经到达了一定的发展阶段,开始深度整合走向成熟,消费互联网的市场竞争格局和产业格局趋于成熟和稳定。
3.面向产业领域的产业互联网开始迎来发展的春天。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结合是大势所趋,传统行业的网络化、智能化革新将培养更高效和更绿色的新业态,机器互联、万物互联将创造巨大能级,不仅有利于传统行业转型升级,也是互联网发展的重大机遇。
三、面向制造业的IT服务
1.在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中,“制造业+互联网”、面向制造业的IT服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。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,会产生新的用户价值,并带动整个产业结构和竞争格局的变化。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大工业,如何在互联网时代重塑技术驱动力和产业新格局,成为关注焦点。
2.中国政府紧盯新一轮产业发展的潮流,推出“中国制造2025”,寻找机会弯道超车,后发先至。面向制造业的IT服务是实现智能制造的核心,直接决定智能化水平的高低。
3.我国在面向制造业的IT服务方面具备一定的基础。
4.未来,面向制造业的IT服务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,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:一是市场需求进一步释放。二是平台化业务发展迅猛。三是市场进入深度定制发展阶段。四是围绕支持制造业企业延伸服务链条,发展个性化定制、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在线支持服务等新兴业态,促进制造业面向服务型发展,形成了一批典型案例。
四、面临的问题和挑战
1.从供给侧看:
一是随着后付费、“免费+增值服务”等模式的出现,IT服务企业面临收入减少和转型升级需加大投入的双重困难。
二是制造业企业出于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考虑,通常不会将工艺流程中关键环节和参数交给IT服务企业,导致难以形成高效的信息系统解决方案。
三是目前行业解决方案中采用的工业软件以国外产品居多,大多需要进行二次定制开发。系统之间的数据格式、接口标准缺乏,各系统难以形成合力。
四是产业链尚不完善。目前,能够面向制造业提供信息技术咨询、设计的企业较少,缺少类似IBM、埃森哲的综合性制造业咨询设计企业。
2.从需求侧看:
一是各行业的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均衡,对“智能制造”的认识也存在较大的差异,不利于面向制造业的IT服务发展。
二是受宏观经济的影响,制造业企业普遍收入减少、利润下滑,再投资过程中,通常采取复制现有模式以求平稳过渡,加大IT服务投入的动力不足。
三是制造业企业在完成信息化建设后,受制于制造业工人信息化技能水平限制等原因,对后期使用效果的改进反馈不足,无法形成持续改进提升的局面。